Taiyuan Jingye model
你的当前位置:
就不能不做建筑手工模型吗?
来源:http://sxjymx.com/ | 作者:pmob2d9be | 发布时间: 2020-08-27 | 1858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脱离不开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思维的锻炼。太原建筑模型是除了设计图纸反映立体构成关系和效果之外,另外一种更加直观、全面并且自由地表现立体构成特点的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早期的手工建模逐渐被软件建模以及机器制造模型(含3D打印和激光切割等技术)所替代,这种新型建模方式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软件和机器辅助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免使人怀疑手工建模的必要性。



然而手工模型一直延续至今,必然有它的不可替代性。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同学们还是要做手工模型呢?太原建筑模型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认识建筑


对于建筑学本身而言,建筑的主体始终离不开人,需要和人建立各式各样的联系。因此探讨建筑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建筑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脱离不开的核心议题。


在学习建筑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套扎实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体验、思考、定义、设计建筑,以及进一步组建自己的建筑学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需要用身体去体会,用四肢去丈量,用感官去捕捉。
所以对于建筑的认识和体悟来自于切身的感受,作为建筑基础要素的模型也是同理。



二、手工模型对于建筑的独特性
建筑设计从纯手工的时代到机器和软件等辅助设计的信息时代,建筑设计大爆炸式的出现了多种表现技法,一边为开拓设计师思路提供灵感,另一边也为建筑设计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在建筑学本科阶段学生就会软件进行学习和接触,各种软件的应用也介入到设计作业中,但是正如Daniel Libeskind所提倡的,“计算机应该是以手套的角色参与到设计和创作的过程当中”。
由于手工模型独特的“互动性”,通过手工实体模型和手绘制图,得以对想象中的建筑空间及形态进行有机的感受。

看似简单、平常的建筑学基础要点如比例尺、模型材料的选用、组件的加工和构成方式等,会在逐渐积累的绘图和建模的过程中对同学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素养,以及锻炼对于建筑的尺度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必要做手工实体模型,而在于选择一个怎样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手工实体模型便是一种扎实的学习建筑的方法。

三、手工模型的作用
在思维发散阶段,手工模型的制作自由且随意,这个阶段的模型多是为了帮助自己快速记录,将设计想法视觉化,表现形体塑造、材料质感、尺度关系、概念逻辑等。

在辅助概念构思阶段中,模型的运用在于帮助同学们初步建立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能性和尺度感的认知,加深尺度感和形体的认识以及中期设计方案的深化推敲,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提供可靠参考标准。

另外,模型作为展示想法的工具,能够向外界传递出更清晰的方案意向和效果,并从对话和研讨中反馈到更有帮助的意见。

在设计方案深化和推敲阶段,手工实体模型能够通过其自身的三维现实性有效模拟一些不易把控的设计变量因素。例如光、材料质感和自然肌理,推敲和深化设计方案的整体和细节效果,这个过程相当于将建筑设计实体化、落地化,方案落地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成果展示的阶段,手工实体模型用以展示设计方案,能够为观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观看体验,更为全面和细致地了解方案的整体和细节提供有力参考。


四、打好基础,勇于尝试
建筑设计是一门考查综合能力的课程,无论是运用图纸还是视觉化模型设计,都是获得反馈并进行后续设计和修改调整的必要前提。所以除了图纸之外,进行模型的制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在建筑设计课中,同学们容易被自己的表现技法的“不成熟”限制住手脚,担心自己的手工表现力不强,不忍将自己费半天气力却始终无法美观化的草模展示给同学和老师看。
对此,同学们不必介怀,无论是出于自尊心还是精益求精的初衷,想把模型做的精致并且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想法都是迈出进步和完善的第一步。

当然,建筑设计固然不是模型手工艺课,模型做的再好,却不能表现自己最想表达的想法又有什么用?
所以,最后想对所有建筑的同学们说:
“制作太原建筑模型本身可以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徒手创造,在过程中体验空间,锻炼设计思维,培养专业兴趣。至于建筑设计方案最终的图面表现,都是经过设计内在发展而达成的外在形制,同学们千万不要舍本求末,偏离建筑设计‘本来’的养成路径。”